“華為杯”首屆中國研究生創“芯”大賽圓滿閉幕
創芯選星,為芯而戰,“華為杯”首屆中國研究生創“芯”大賽圓滿閉幕(源自:趙元闖 芯思想)
2018年8月10日-12日,“華為杯”首屆中國研究生創“芯”大賽在美麗的鷺島舉行。中國研究生創“芯”大賽由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聯合主辦,作為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十大賽事之一,中國研究生創“芯”大賽今年是第一次舉辦。
中國研究生創“芯”大賽由旨在服務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戰略,切實提高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集成電路領域優秀人才的培養。創“芯”大賽作為研究生展示集成電路設計能力的舞臺,進行良好的創新實踐訓練的平臺,為參賽學生提供了知識交流和實踐探索的寶貴機會。大賽期間將舉辦集成電路高峰論壇,并設置企業布展、招聘會等環節,為創新人才培養、產業發展提供廣闊的交流平臺。
據創“芯”大賽評審委員會主作委員蓋偉新介紹,本次創“芯”大賽決賽隊伍來自全國48所高校的148支隊伍,約600個研究生參加比賽。經過現場設計、答辯、競演三個環節的角逐,最終評選出特等獎三名(不多于3名),一等名10名(不超過13名),二等獎27名。
2018年8月10日 決賽第一次評審會議
8月10日下午,創“芯”大賽決賽第一次評審會議在廈門理工學院光電與通信工程學院召開,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蓋偉新教授在會上詳細解讀了本次競賽的決賽規則。
蓋偉新教授表示,決賽為現場賽,采用現場設計、分組答辯、公開競演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其中現場設計是8月11日,共計6小時;分組答辯的時間是8月12日上午;公開競演的時間是8月12日下午。
與會委員對相關評審事項進行了認真交流。
2018年8月11日 現場設計
現場設計由基礎知識題、設計題、編程能力測試題三部分組成,總分100分。
基礎題:分值30分。題型包含選擇題和填空題,各參賽隊隊員獨立答題,取其隊的各個隊員得分的平均分作為參賽隊的基礎題成績。
編程題:分值30分。今年的大賽中,隊員要完成兩道編程題。考查研究生正確地將自然語言描述編寫成機器語言的編譯和測試的能力,包括Coding、Debug、Simulation和Test bench等內容,參賽隊集體完成編程并形成設計報告,報告中包含但不限于比賽的設計思路、關鍵程序、結果數據和圖表。
設計題:分值40分。設計題共4道,包含數字、射頻、模擬、數模混合四種類型題目,參賽隊可任選其一。參賽隊伍完成程序設計并形成設計報告,報告中包含但不限于比賽的設計思路、關鍵程序、數據和圖表。
上機考試答題時間總計360分鐘,其中基礎題答題時間30分鐘,編程題和設計題合計330分鐘。由評委老師給出每支參賽隊伍的上機分數。從8點到14點,連續6小時的作戰,對學生的耐力和體力是個巨大的挑戰。
2018年8月11日下午 現場環節評卷
8月11日14點,評審委員會組織評審老師到位。評審結束后,筆者第一時間和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教授蓋偉新以及各評審組老師進行了溝通,了解各位評審老師對學生答題情況的整體評判。
基礎題組:此次基礎題目既考查了同學們對于電路設計基本知識的理解,又考查了大家對于當前半導體領域前沿技術的理解,答題成績也較好反映了同學們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
射頻設計組:此次選擇射頻設計題目的隊伍有16支,從閱卷情況來看,除少數隊伍表現優秀,大多隊員對基本概念的理解還有欠缺。以第3小問“如何提升以LC諧振腔為負載的放大器的增益3dB帶寬”為例,正確答案是“降低Q值”,而更多的學生答“提高Q值”,還有超過一半的學生不知所云。同時很多學生對低噪放設計中的噪聲匹配理解不足,知道如何設計出低噪放,但是不理解低噪放的工作和設計原理,因此很難對電路進行優化。可喜的是學生對EDA工具的使用有了大幅提高,能熟練使用大賽提供的EDA工具。
數模混合設計組:數模混合題目對于沒有工程經驗的學生來講是比較困難的,而且今年的題目較去年增加了難度。評審組老師認為,此次參賽的學生的設計水平和經驗超過了預期,說明我們的大學在芯片人才培養上更偏工程化了,這是一個很好的信號。雖然選擇數模混合設計題目的隊伍偏少,但今年學生對工具的使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數字設計組:這次大賽涌現出了好幾支基礎扎實的數字電路設計團隊,在有限的時間里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設計出優秀的數字電路。同時,也浮現了一些問題。首先,設計往高級語言發展后,部分設計者對每段代碼所對應的基本電路不熟,導致設計占據資源巨大。
其次,不少團隊不能認真審題,理解題目,這對以后迎接工作中的設計挑戰會有些問題。希望同學們練好基本功,向優秀團隊學習。
模擬設計組:這次比賽選擇模擬電路試題的選手比較多,有75只隊伍。不同的隊伍間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有非常優秀的隊伍能夠把握模擬電路設計的眾多細節和設計折中。有的隊伍雖然也能夠實現大賽題目給出的技術指標,但是在晶體管尺寸設計,面積與功耗的折中方面考慮還有待提高。總體來說,同學們的模擬設計基礎還是在穩步提高的。隨著以后國內高校的流片機會越來越多,相信一屆會比一屆更好。
編程組:評審組老師認為,現今IC設計,更多的需要軟硬件的協同設計與優化。尤其硬件工程師,應該加深對上層算法和軟件的理解。本屆大賽編程題雖比較基礎,但不乏有多支理解非常深刻的隊伍,同時也具備很好的工程實踐能力。這讓我們看到了芯之火可以燎原的可能。
整體評價:今年的中國研究生創“芯”大賽相比去年的集成電路專業賽不僅在參賽規模上有了增長,而且本屆參賽隊員在基礎能力、設計水平和經驗上也都有了明顯提升,希望每一位“芯”懷天下的學子都可以通過創芯大賽走向芯片行業舞臺的中心。但是希望參賽隊員在比賽中要沉著,要認真審題,要吃透出題老師的用意。
現場設計環節綜合成績排名前40名的參賽隊伍名單。
2018年8月12日上午 答辯
現場設計環節綜合成績前40名的隊伍參加答辯環節。答辯內容為參賽作品的現場演講,并回答評委的提問。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教授蓋偉新表示,為避免利益沖突,有該校老師所在的答辯評審組不能有該校的參賽隊伍。評審組的分組按照設計題分類的原則,選同一類別設計題的隊分在同一答辯組。
根據現場設計環節綜合成績排名前40名隊伍的情況,今年共分四個答辯組。每組評委由五位高校老師和一名企業代表組成。主要評審參賽作品的選題創意度、技術創新性和實用價值,以及參賽隊的整體素質和團體協作能力。每支參賽隊伍可按答辯初賽提交作品準備答辯PPT。
參賽隊答辯時間為11分鐘,其中演講時間為6分鐘,質詢答疑5分鐘。
晉級規則:將現場設計成績與答辯成績按照7:3的比例進行加權,得到每個參賽隊的最終成績,選取前13個隊伍參加競演環節。
2018年8月12日下午 公開競演
答辯成績排名前13支隊伍根據抽簽順序進行公開競演,每支隊伍有6分鐘的演講時間,質詢答疑2分鐘,由大賽評委(權重8)和現場觀眾(權重2)打分,按照8:2的權重算出13支參賽隊伍的得分,從而確認最終名次。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教授蓋偉新告訴筆者,特等獎名額最多不超過三名,如果在答辯環節沒有特別之處,也可以不評特等獎。
公開競演結束后,根據大賽九名評委的評分和全場師生的投票情況,按照8(評委的評分):2(現場得票數)的權重算出13支參賽隊伍的得分,從而確認最終名次。特等獎3名分別是:創芯303(華東師范大學,指導老師:張潤曦)、Berserker(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指導老師:朱樟明)、Power_804(電子科技大學,指導老師:李澤宏)。
2018年8月12日下午 頒獎
2018年8月12日,“華為杯”首屆中國研究生創“芯”大賽頒獎典禮在2017廈門金磚國家領導人會議主會場的廈門國際會議中心酒店國宴廳隆重舉行。
出席頒獎典禮的嘉賓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國科學院院士陸建華、清華大學教授周祖成、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主任助理趙瑜、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大學微電子學院副院長周玉梅、清華海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樑、廈門理工學院校長朱文章等。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國科學院院士陸建華為大賽特等獎獲者頒發了證書。
為了表彰指導老師的辛勤付出,組委會還為金晶、魯文商、馬瑞、李澤宏、韓雁、張潤曦、劉馬良、賀光輝、范益波、王琴、曹運合、朱樟明頒發了“優秀指導教師獎”。
全球第一大芯片設計自動化EDA軟件供應商、全球第一大芯片接口IP供應商、軟件質量和安全解決方案的全球領導者新思科技中國區副總裁沈莉在頒獎現場宣布:新思科技出資為大賽獲獎的30名學子提供赴美游交流的機會,讓中國青年學子們走向世界舞臺。
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中國內地技術最全面、配套最完善、規模最大的集成電路制造企業中芯國際將為大賽獲獎隊伍提供MPW流片機會。
本次大賽為參賽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集成電路設計能力的舞臺,進行了良好的創新實踐訓練,大賽還設置了企業布展、招聘會、高峰論壇等環節,為參賽學生提供了知識交流和實踐探索的寶貴機會。